2018-08-17 09:54:07首页
“让他们吃蛋糕啊”————我保证这句话我没说过。 ———玛丽.安托瓦内特
三国有断头将军严颜,法国有断头艳后玛丽。这位绝代艳后嫁到法国时才不满14岁。历史就是这样充满着欺骗与谎言,有关于玛丽王后的事迹有很多是负面的内容。而随着历史的推移我们需要对人物进行客观的评价。我们要知道玛丽多少被冤枉了,今天我们来揭开历史的真面目。
玛丽.安托瓦内特的一生是带有一定悲剧色彩的,玛丽生于奥地利皇宫中,是哈布斯堡家族著名女皇玛丽娅·特蕾莎最小的一个女儿,一位大臣曾描述这个新生儿:“一个娇小但完全健康的女大公。”
作为一位生在王室家庭里的公主,玛丽公主每天都要学习很多复杂繁琐的贵族礼仪,当时六岁的莫扎特曾在夏宫为王室演奏。有一次莫扎特不小心摔倒,那是还是奥地利公主的玛丽.安托瓦内特还亲手扶起他。莫扎特因此感动不已,并说在将来一定要娶这位小公主。女王听后被逗的大笑,这是因为莫扎特的童言无忌,但在当时欧洲搞音乐的社会地位较低,因此最为高贵的公主是不能嫁给神童的。
奥地利非常惧怕普鲁士的崛起,而法国则要忌惮日益强大的英国,为了共同的利益,曾经的敌人成为了朋友。1770年。年仅14岁的玛丽远嫁法国王储路易·奥古斯特·德·波旁,从此就再也没有见过自己的母亲和祖国。虽然玛丽贵为公主,但她只不过是个为和亲而牺牲幸福的政治筹码。她要嫁的王储更是一个体态笨拙、身材臃肿、在政治上毫无兴趣甚至还缺乏性功能的人。
作为一个正处青春豆蔻年华的少女,她对政治是不感兴趣的,包括她的丈夫路易,一心钻研于开锁工艺,在政治上同样毫无建树,设想如果让路易十六当一个锁匠,那应该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
玛丽初到巴黎时,巴黎30万百姓夹道欢迎,人们热爱她、羡慕她这位娇小的太子妃。这位14岁的少女不懂任何政治,在生活上也比较轻浮,在加上当时凡尔赛宫是欧洲最腐败的宫廷,长年的宫中寂寞无聊的生活,使得王后的生活作风也愈来愈差(环境的确可以改变一个人)。
真正使得王后彻底丧失民心的是“项链事件”,项链事件实际是对玛丽王后的一场冤案。而法国民间的革命党人借此机会大肆宣传诋毁王室并暗中发行抹黑法国王室的小册子(和今天某邪教组织很像),使得王后的形象更是雪上加霜。
革命前夜的整个法国负债累累,人民食不果腹。项链事件爆发4年后,法国大革命爆发,受进步启蒙思想家影响,革命势力风起云涌,而作为法国封建势力代表的国王和王后早就成了众矢之的。尽管路易十六和玛丽王后在法庭上不停地为自己辩护,但革命党人早已给二人下了盖棺定论,使二人先后上了断头台。
玛丽王后在直到临死之际也毫无惧色,一直维持着作为王后的尊严。据说,在临刑前,玛丽王后上到断头时不小心踩到了刽子手的脚,便对刽子手轻声说:“先生,我请求您的原谅,我不是有意的。”
至于所谓王后说的:“那他们可以吃蛋糕啊”,实际上这句话王后本人根本没说过,这是革命党为丑化王后形象故意贴上去的,法国民众对这位奥地利公主从爱戴到最后的憎恶很大程度上要归于革命党人所暗中发行的小册子的功劳(当然,她自己也有原因。)
从这种小册子中我们可以总结道:我们会喜欢听一些符合自己利益和心性的信息,但有时这些信息可能会在不知觉中控制我们的思想,例如二战纳粹德国希特勒就曾用过所谓的爱国主义来钳制民众思维以达到自己目的。民众在慷慨激昂的演说中逐渐丧失理性、忘乎所以、而真正的爱国者反而被人唾弃。因此我们普通公众的理性思维是很脆弱的。在任何历史时期,民众都有可能被一些人的言论或信条所迷失,进而在潜移默化中变成他们的附庸或奴隶。
玛丽王后最后的悲剧结局是不可避免的,在革命的年代,几乎没有任何一个挨过饿的底层民众会对曾奴役自己的阶级抱有任何同情,而她正好处于这个社会变革时期,又遇上了一个软弱无能的丈夫,加上自己的一些轻浮和懒惰,使得玛丽.安托瓦内特最终成为了一个政治上和革命年代的一个牺牲品。
世间万物的发展均要遵循一定的自然规律,决定国家体制的除经济以外还需要社会公共意志,公共意志以每一位社会成员的共同利益出发,以平等为原则,以谋求在集体上的最大效益。既然人民群众才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社会要变革、人类要演进就必须要牺牲一些守旧派的利益,当这些统治机器以不能为公众意志谋求福利时,那人民就有权推翻它。为此我们并不能抱怨革命党人的行为,当然一些无辜的贵族也没有错,就怪这个倒霉的自然规律让他们正好处于那个年代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