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9-04 10:39:09首页
黎塞留是法国近代著名的政治家,被称为“法国外交之父”。 他提出的“国家利益至上”等政治主张,使法国日益强大,较早地走上了民族国家道路。 这些政治主张不仅使法国乃至整个欧洲都逐渐走出了中世纪的世界道德观,并对法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阿尔芒·让·迪普莱西·德·黎塞留 (Armand Jean duPlessis de Richeileu)是法国路易十三时期的主要大臣。他先后在军事学校和加尔维学院学习军事和神学。1607 年任吕松主教,1614 年作为普瓦图的教士代表出席三级会议,开始了他的宦途生涯。1617 年遭国王路易十三放逐,后又为路易十三所赏识。1622 年他被教皇格利哥里十五世擢升为红衣主教,1624 年进入枢密院,同年 4 月进入内阁,8 月接任首相。黎塞留在提任首相的 18 年中,他表现了其作为政治家的优秀的一面,使法国专制制度得到了完全的巩固,尤其他对“国家利益至上”的外交主张,使法国乃至整个欧洲逐渐走出中世纪的世界道德观,被称为“法国外交之父”。
黎塞留主要的政治主张有以下几点:
1.黎塞留主要的对内政治主张
黎塞留把巩固与发展法国的绝对君主制作为自己的头等大事。他曾在《政治遗嘱》中明确表示:“我的第一个目的是使国王崇高,我的第二个目的是使王国荣耀。”由此可见一斑。
1.1 日常事务方面在中央,他对内部机构进行调整,设立了专门负责财政、外交、军事的理事会大臣,加强中央行政职能作用。由于国家财政、外交、军事事务日益复杂化,他还设立了枢密院与财务理事会两个机构。枢密院负责中央行政司法事务,特别是当以巴黎高等法院为首的地方法院对中央的法令法规表示否决时,枢密院就要行使权利确保君主和王室的权益和权威不受侵害。
黎塞留还在全国推行监察官制度,由中央直接任命监察官,统管各省的司法、警察、财政大权,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为了同西班牙争夺海上霸权,组建海军,加强军备,使得政府财政支出大幅度上升,1636 年仅军费一项就高达108 万里弗尔,几乎动用了全部国家收入。为了解决财政危机,就委派监察官到各地催征税款。1634 年政府向 17 个财政区遣派监察官,1637 年签发了 16 位监察官的委任状,1638 年又签发了 33 个。由于军费给养需年年征收,使各省区的监察官成为常驻官僚,他们被赋予司法、治安和财政全权。监察官制度的确立使中央直辖财政区与地方自治省之间差别日益缩小,代表专制政体的首相权力通过监察官直达地方各省,实现了首相高度集权的统治机制。
1.2 宗教方面黎塞留一方面镇压了新教徒,另一方面又对可能挑起宗教矛盾的天主教冉森教派进行严禁。他上台后就着手对付胡格诺教徒的叛乱,当时,胡格诺派和天主教的对立情绪很严重,在天主教控制的地区,天主教徒禁止胡格诺教徒举行礼拜,摧毁他们的教会,有时杀死胡格诺教徒,而在胡格诺教徒控制区,他们对天主教徒的打击不逊于对手。1628 年他亲自领兵攻陷胡格诺教派的重要据点拉罗谢尔要塞,第二年剥夺了胡格诺派享有的政治和军事特权。他并非宗教狂热者,镇压胡格诺派的目的完全是为了王权的统一。叛乱被镇压后,为了法国的稳定,他又允许胡格诺派存在,保证所有胡格诺教徒的生命财产安全,在退还侵占天主教的财物后,由国家补贴 20 万给那些无家可归的胡格诺牧师。他还于 1629 年颁布了《恩典敕令》,剥夺了《南特敕令》给胡格诺派的一切军事和政治特权,根除了他们在法国建立的“国中之国”,使法国进一步得到统一,而且在敕令中明确规定胡格诺派依然享有完全的信仰自由,并将全国的陆海军的各种职位都开放给各教人士。
1.3 经济方面他实行重商主义政策,奖励工商业,支持海外贸易和殖民掠夺。如他以发放补助金、授予特权、减免租税等手段鼓励资本主义手工业的发展,支持海外贸易公司,扩大加拿大殖民地,并通过外交途径扩大法国商人在土耳其、伊朗和俄国的市场,在摩洛哥和波斯建立政治和经济据点。
1.4 在思想文化方面他首次建立了出版检查制度,并在 1630年创办了法国历史上最早的报纸《法兰西报》,用它作为集权政治的舆论工具。他还建立了法兰西研究院,这是法国有史以来第一个试图对文化领域的活动进行规范的官方文化机构。
2.黎塞留的主要外交主张
2.1 国家利益至上黎塞留除始终坚持国家至上的观点,在领导法国外交时,这一观点进一步明确化、具体化,提出了他最为著名的主张:“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并以“国家利益高于一切”作为外交的行动准则。黎塞留虽然是一位虔信天主教教义的主教,但作为首相,却将民族国家的利益置于宗教之上。黎塞留 1624 年上任时,正值哈布斯堡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斐迪南二世,试图恢复罗马教会的一统,摈除新教,建立帝国对中欧各诸侯的主控地位。黎塞留在教会内位高权重,理应支持斐迪南致力于恢复天主教为正统的做法。但他把法国的国家利益看得比任何宗教目标更重要。他将哈布斯堡王朝重建天主教权威的企图视为地缘政治上对法国安全的威胁,转而支持新教,资助信奉新教的瑞典国王阿道弗斯,反抗神圣罗马教皇。这对他而言,这不是宗教行动而是政治运作。
2.2 外交活动可以采取一切方式作为一名外交实践家,黎塞留认为:要取得外交活动的成功,就要善于选择适用的具体方式,并且需要讲究外交策略。基于“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主张,黎塞留认为:在外交活动中,国家利益是支配一切的。“国家”高于一切,国家是一种价值,为了它,一切手段都是好的,都是可以采用的,关键是要看现实是否有此需要。
2.3 追求法国天然疆界黎塞留继承了亨利四世的思想,力图实现其“将欧洲分为六个世袭君主国家、五个选举的国家和五个共和国。在这一切国家之上设置一个专门的议政府,负责维护普通和平并审理国与国之间、国君与其臣民之间的一切纠纷”的理想,要把法国的疆土扩张到莱茵河畔,恢复所谓自然疆界。
2.4 十分重视新闻舆论的作用例如,为了论证法国吞并洛林、取得莱茵河以西领土的合法性,他曾批准出版了一本题为《洛林公爵领和巴尔并入法国的最可靠手段为何》的小册子。该小册子声称:“对于莱茵河以西之领土,神圣罗马帝国并无任何权利,因为五百年来,这条河流一直是法国的疆界。皇帝的权利是建立在篡夺的基础之上的。”除此之外,黎塞留还十分强调谈判、宣传等和平手段的运用。
3.黎塞留的主要军事主张
为支持对外掠夺、提高法国的国防及国际地位,黎塞留对海军建设甚为重视。在 1626 年以后,他积极扩建海军,自任“航海和商业总监”。到 1636 年,经过 10 年的努力,法国的大西洋舰队已配备了 38 艘军舰,其中 12 艘吨位已达 500吨以上,地中海舰队也拥有 25 艘舰艇,法国海军已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海上力量。他还积极扩充陆军,1626 年法国还只有 1.2 万人的陆军,到 1635 年陆军人数已达 13 万,成为欧洲屈指可数的强大武装。显而易见,黎塞留的这些政治主张对法国的影响是巨大的,使法国成为了欧洲较早走上民主国家道路的国家之一。具体地:
(1)他的国家至上的观念,不仅成为了以后法国外交的指导原则之一,而且也成为了国际关系的一种理论体系。正如基辛格在《大外交》中所说:“少有政治家能像他一样对历史造成如此大的影响。黎塞留是现代国家制度之父。他提倡国家至上观念,并为了法国的利益义无反顾地付诸实施。在他的倡导之下,这个观念取代中世纪的世界道德观成为法国国家政策的指导原则。他的初衷是着眼于防堵哈布斯堡独霸欧洲,留给后世的却是一段传奇,引起后两世纪继他而起的君主企图建立法国在欧洲霸权的野心。这些企图一一失败后,均势逐渐成形,最初是事实如此,后来则成为建构国际关系的一种理论体系。”
(2)虽然他为了法国的国家利益提出的“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这一思想,初衷是反对哈布斯堡神圣罗马帝国称霸,担心损害法国利益,防止法国沦为二级国家,但受其影响,使以后欧洲形成了一种完全偶然的结果———以均势为基础的国际秩序。
(3)奠定了法国在欧洲的强国地位。黎塞留的政治主张,使法国政治上加强了中央集权、经济上使法国的生产力有了提高、军事上使法国成为欧洲强大的军事大国,法国先后与欧洲新教诸侯、伊斯兰教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结盟,最终奠定了法国在欧洲的强国地位。
(4)为后来法国赢得三十年宗教战争奠定了基础。黎塞留策划了一战之前欧洲最惨烈的战事———三十年宗教战争,他利用外交手段与英国、荷兰、瑞典、丹麦等国交好,资助丹麦、瑞典及德意志新教诸侯对神圣罗马帝国军队作战。1635 年 5 月,他直接派军队参战。1648 年,三十年宗教战争结束,交战各方签订了《威斯特伐里亚和约》,此时黎塞留虽已不在人世,但和约的签订是其政治主张的胜利。《威斯特伐里亚和约》确立了德意志的国内制度和政治分裂的局面,并削弱了哈布斯堡王朝,确立了法国在欧洲的优势地位。
由此可见,黎塞留的一些政治主张为当时的还处于中世纪“蒙昧”状态的欧洲带来了“文明”,虽然在当时,这些主张不可避免地遭受了反对派尤其是封建大贵族的反对与攻击,甚至暗中派人刺杀。但不能否认,他所实行的政治主张使法国逐渐强大,成为当时占绝对优势的大国,同时也符合当时欧洲民族国家体制形成的需要,对法国乃至整个欧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