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私服发布网_新开传奇网站_最新最全单职业传奇私服平台_www.sf999.Com

    东胡鲜卑族显于史书者,共五部:乞伏氏、秃发氏、宇文氏、慕容氏和拓跋氏。在魏晋南北朝时代,它们先后在我国华北、西北地区建立多个割据政权,其中以拓跋氏建立的北魏,版图最大,历时最久。当刘裕在长江流域代晋建宋时,就意味着黄河流域的五胡十六国行将谢幕,而以狂风扫落叶之势最后戛然收尾的胜利者,即为鲜卑族之拓跋部。拓跋部从公元386年建立北魏,到439年统一北方。肇基北朝,拉开了南北朝对峙的帷幕。立国长达一个半世纪(386年~534年),北方万里江山尽为其所有。北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北方的少数民族政权,对我国古代社会的发展产生过重要而积极的影响。

    由游牧民族过渡到农耕民族,是鲜卑族拓跋部历史上的重大变化。而其所建立的北魏政权,之所以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是因为这一民族善于吸收汉民族文化的精髓,从而使该民族脱胎换骨,社会、经济、文化得到迅速提升。当时在统一北方的战争中,每个民族都面临诸多对手,互相杀伐,乱纷纷你方唱罢我登场。如果稍有闪失,整个民族就会陷入万劫不复的万丈深渊。好在拓跋部的几代首领都能审时度势,纵横捭阖,确定先后打击的目标,采取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达到各个击破的目的。鲜卑族拓跋部谱写出了一曲荡气回肠的时代最强音。正是在这种血与火交织成的惨烈熔炉中,铸就了中华民族一次空前规模的民族大融合,鲜卑族拓跋部是其中融合最为彻底的游牧民族,他把原始部落的尚武精神与华夏民族的辉煌文化与传统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催生出新的民族精神与性格,喷薄出勃勃生机。在中国的历史书页上,闪耀着夺目的光辉。可以说,如果没有北魏帝国的承前后,也就搭建不起隋唐恢弘盛世的桥梁。

    拓跋史迹

    鲜卑拓跋部是发源于中国东北的一个古老民族,居于鲜卑山,因此得名。后渐南迁至蒙古草原,以“射猎为业”,靠游牧为生。“淳朴为俗,简易为化,不为文字,刻木纪契而已”。他们在大兴安岭北端或东麓游牧渔猎了数百年,繁殖了六七十代人。在中原的夏商时期,史书上始出现一个叫毛的首领,才开始组成氏族部落联盟。史书上说:“统国三十六,大姓九十九”。

    但是,强悍的匈奴人雄踞漠北,恃强凌弱,一路追杀着他们。鲜卑人几乎无路可逃,最后逃到大兴安岭深处一个天然的洞穴里,即鲜卑旧墟石室嘎仙洞,在此休养生息。

    北魏建立后,拓跋贵族依据“人相传授”的口碑史料,约略知道自己的祖先发源于大鲜卑山石室。石室坐落在呼伦贝尔盟鄂伦春自治旗首府阿里河镇西北10公里处,在大兴安岭北段顶峰东侧,鄂伦春人称之为嘎仙洞(1980年7月考古发现)。在离洞口西侧的洞壁上,刻有201字的祭文,是拓跋焘太平真君四年(443年),派中书侍郎李敞来此祭祖时刻下的。

    东汉初年,匈奴境内连年灾害,人畜死伤大半。乌桓(我国北部游牧民族)乘机进攻,匈奴北徙数千里,漠南空虚。时拓跋部落联盟首领推寅,率领族人,向南迁移到“大泽”地区,即今内蒙古呼伦贝尔盟的呼伦湖区一带游牧。

    汉和帝永元三年(91年),北匈奴被汉朝与南匈奴、乌孙、丁零、乌桓、鲜卑等族击败,被迫西迁,于是鲜卑又大规模成扇形南迁与西迁,进至匈奴故地,留居故地的南匈奴10余万众,亦自号鲜卑。拓跋部落一个叫邻的酋长,为便于迁徙,“七分国人”,加上拓跋本部,共有8个部落单位,即拓跋八族,放弃呼伦湖附近的牧地,南迁填补匈奴留下的空白,最后到达了今河套平原东部一带,“逐水草而居”,拓跋部被人称为“索头鲜卑”。由于这一地区自然条件比较优越,尤其适合畜牧业发展,拓跋部慢慢强大起来。拓跋部逐渐与土著汉人、丁零、乌桓、匈奴人残余等通婚融合成一新的部族,社会生产向前迈进了一大步。邻因此被大家推为“推寅”。显然,“推寅”此时已演进成拓跋酋长的称号。

    邻的儿子诘汾,相传与天女相配,生子力微(175年~278年),故当时谚云:“诘汾皇帝无妇家,力微皇帝无舅家。”说明在中原的三国时期,拓跋部还处在原始社会末期,没有产生一夫一妻制家庭。曹魏甘露三年(258年),力微取得世袭权,在定襄郡的盛乐(今内蒙古自治区和林格尔一带),尝试着建立了政权。初现国家的雏形,这是拓跋部迈出的重要一步。

    西晋末年,部落首领猗卢(?~316年)统一了拓跋各部,在永嘉之乱中依附西晋,抗击匈奴刘聪、羯赵石勒。因有功于朝廷,在310年被西晋怀帝册封为代公,314年,进封为代王。拓跋部居住的定襄郡则被称为代国。猗卢得晋人帮助,开始设置百官,“明刑峻法”。猗卢把境内各族分为南北二部,由南北两部大人统率。这时的代国虽已初具国家政权性质,但部族的传统习俗依旧,仍处在部落军事联盟崩溃的前夜,部落首?为原始民主选举产生,君民平等,礼俗宽简,谁也不能有特权。而猗卢要仿效汉制,行使君王的绝对权力,就不可避免地要与祖宗传统、各酋长的根本利益发生尖锐冲突。当时,在代国境内有很多归附者和土著汉人,鲜卑贵族就用新旧人来区分这些归附者。他们把鲜卑八部人称为旧人,归附的晋人、乌桓人及其他民族的人称为新人。新旧人之间,互不任,矛盾重重。猗卢信任新人,引起了旧人的憎恨。猗卢便用残酷的刑法压服各部,前后杀死上万人之多,在拓跋八部引起恐慌,但也引起了公愤。316年,也就是西晋灭亡的那一年,拓跋其余七部(猗卢部除外)联合猗卢子六修,发兵往讨猗卢部,猗卢兵败逃匿民家,被民妇认出,猗卢被杀。猗卢死后,拓跋部重新陷入分崩离析的境地之中。

    建国立制

    东晋咸康四年(338年),其首领什翼犍(318年~376年)重新统一拓跋各部,在繁(今山西浑源西南)继位,自封代王,建立代国,又重新迈出了建国的艰辛步伐。

    什翼犍曾在后赵石勒都城邺城做人质10年,深受汉文化的影响。后被迎回,即代王位。制定法律,设置官职,选贤任能,各司其职,起用汉族人作长史。他设左右近侍,宣传诏命;又设内侍长4人,参与政务。汉人燕凤为右长史,许谦为郎中令,官号完全复制晋朝。制法律六条,规定犯大逆之罪男女老少皆斩,盗私物者以一赔十。“控弦百万,号令若一”,部落酋长此时已成了军事长官。代国的国家体制开始确立了。公元340年徙都盛乐,初步涉足农业生产,封建因素有很大增长。

    鲜卑拓跋部从力微建都定居始,中经猗卢,再到什翼犍,拓跋部经历了14个首领,终于走向了正式建立国家的轨道。到什翼犍时,国家机构更趋完备。拓跋部的社会形态也彻底摆脱了原始公社制而向阶级社会迈进。其表现形式就是不再以血缘关系组成氏族,而是以地域来划分居民,组成行政单位。一些新加入的部落、逃亡的流人和战争中俘获的奴隶,成为拓跋部落新的成员。在力微时期,就有内地诸姓75姓,四方诸姓35姓,其中有匈奴、高车、柔然等族,加入到这个新的民族共同体中来。如此以来,象征国家权力的军队、监狱等也就随之出现了。再加上生产力的发展,交换也产生了,汉族商人长期往来于拓跋部与汉地之间,用牲畜交换金帛缯絮。这些都毫无例外地加速了奴隶制国家的形成。

    正当拓跋部在建国的道路上疾走的时候,不幸与前秦大帝苻坚遭遇,苻坚一代雄主,有志于统一中国。因此苻坚在灭掉前燕之后,就把目光投向了北方草创中的代国。

    公元376年,前秦大军在石子岭一战中大败代军。身患重病的什翼犍逃到阴山之北,太子寔君在堂兄拓跋斤的挑拨之下,起兵将什翼犍以及自己的继母、六个异母弟弟全部杀死。拓跋部发生内乱,前秦趁势攻下盛乐城,代国灭亡。苻坚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对拓跋寔君弑父之举,深为痛恨。遂把拓跋寔君和拓跋斤押至长安,处以车裂之刑。为奖赏伐代有功的匈奴族首领,又将代国一分为二:黄河以东归匈奴族独孤部刘库仁统率,黄河以西归匈奴族铁弗部刘卫辰统率。

    代国灭亡时,寔君子拓跋珪5岁,随生母贺兰氏逃到了舅家贺兰部,依附拓跋珪的舅舅贺兰讷。不久,贺兰讷的弟弟贺兰染干发现外甥拓跋珪英武多智,就想方设法要除掉他,多亏贺兰氏机智保护,才屡屡化险为夷。拓跋珪在战乱流离中,度过了10年寄人篱下的日子。

    拓跋珪(371年~409年),出生于参合陂北(今内蒙古凉城东北岱海)。鲜卑族人,北魏开国皇帝。为什翼犍嫡长孙,故幼年生活在皇宫中。虽然早年过着流亡生活,但拓跋珪性格刚强,被拓跋诸部认为是能“光复洪业,光扬祖宗者”。

    383年,苻坚兵败淝水,前秦土崩瓦解,北方短暂的统一又为分裂割据所取代。拓跋珪借助贺兰部家族的势力,乘势纠集诸部,于东晋孝武帝太元十一年(386年)正月在牛川(内蒙古呼和浩特东)召开部落大会,宣布即代王位。迁居盛乐,重建代国。定年号为登国。这是北魏的开始。拓跋珪时年15岁。同年4月,拓跋珪称魏王,改国号为魏,制定典章,重建国家,史称北魏。拓跋珪即太祖道武帝。

    拓跋珪继代王位时,整个塞上还处于分裂状态。为了稳固地位,统一各部,拓跋珪连年征伐,向四周各部落如高车、柔然、库莫奚、独孤部等不断发动战争,收服了周边许多部族,获得大量牛马和牲口。尤其是对拓跋部世仇刘卫辰父子,拓跋珪更是怀着复仇的决心。394年,在北伐柔然凯旋之后,又一鼓作气回师大破刘卫辰部,刘卫辰父子相继死于乱军之中,拓跋珪犹有余恨,把5000多名俘虏全部投入到黄河激流之中淹死。刘卫辰族诛,只有第三子郝连勃勃逃脱,他就是后来十六国之一大夏国的建立者。

    此役拓跋珪缴获良马30多万匹、牛羊400多万头,一跃而为塞北唯一的强大部落,周围各部族无不闻风臣服。

    魏道武帝是北魏前期一位十分英明的君主,在他的周围,集结了一大批汉族人才,凡士大夫来谒门求见,不论老少,一概引入谈话,量才录用。才使北魏从无到有,由弱到强,并在参合坡大破强大的后燕,使北魏的势力深入到中原地区。


    死亡之陂

    符坚的前秦崩溃后,其手下各将领趁机裂土建国。当时归降苻坚的前燕宗族子弟慕容垂,也趁乱光复燕国,自立为帝,史称后燕。慕容垂立国后,为统一慕容部,全力开动战争机器,先拿自己的亲戚西燕开刀。西燕国主慕容永被困长安,急忙向东晋和北魏求援。北魏当时臣属后燕,因此拓跋珪犹豫不决,汉族谋臣向他讲述唇亡齿寒的道理,遂坚定了他派兵救援的决心。但军队还在南下的路上,就传来了西燕灭亡的消息。拓跋珪怕慕容垂报复,就派弟弟拓跋觚向后燕进贡,却被扣为人质,勒索代地的良马俊驽。这下惹恼了拓跋珪,两国从此结仇。 但魏国地处塞外苦寒之地,国小力弱,因此不敢正面攻燕,只能派兵扰其后燕边境,慕容垂不堪骚扰。遂在395年,派遣8万精兵大举伐魏。

    慕容垂英武绝伦,一世枭雄。当年连苻坚也颇为忌惮,拓跋珪如何不心生胆寒。但他得知燕军统帅是太子慕容宝时,不禁仰天大笑:此天亡后燕也!

    拓跋珪自知力量不足以对抗,战争初期,故意示弱于燕,佯败西走,诱使燕军西渡黄河千余里,使燕军前锋孤军深入,首尾不能相顾。燕军一路皆捷,在五原收降魏国别部3万余家,停车造船,准备渡河一举攻灭魏国。拓跋珪则派出轻兵,在燕军后路截获燕国使者,使信息不能及时传达。然后在燕军中散布不实流言:“慕容垂已死,诸子争位”。当时慕容垂年老有病,慕容宝久不获其父消息,忧恐异常,听到谣言,非常着急。果然,赵王慕容麟的部将慕容嵩,轻信了慕容垂已死的消息,遂企图杀害慕容宝,而奉慕容麟为帝,事败被杀。但慕容宝、慕容麟两兄弟自此反目成仇。这时,已是隆冬10月天气,塞外严寒,燕军兵疲马困,慕容宝归心似箭,决定撤兵。连夜烧船,准备回京继位。由于黄河尚未结冰,慕容宝以为北魏骑兵不能渡河,就没有考虑断后问题。孰料寒流忽至,一夜之间,黄河冰封千里。魏军渡河,如履平地。拓跋珪亲率2万轻骑,追袭燕军。

    而燕军还浑然不觉,行动迟缓,兵行参合陂,夜幕降临,慕容宝下令在此安营扎寨。因恃众轻敌,疏于警卫。而魏军昼夜兼程,悄没声息地就将燕军团团围定。燕军尚在梦中,就被魏军纵兵冲杀,仓猝应战,顿时乱作一团,风云失色,愁云惨淡,哭爹喊娘之声震天动地。燕兵惨遭屠戮,光赴水溺死、吓死及自相践踏而死的就多达数万人。太子慕容宝、赵王慕容麟弃众逃脱,5万燕军精锐成为俘虏。拓跋珪挑选了有才的燕臣后,想对5万燕军俘虏派发衣粮送还。中部大人王建提醒道:“燕国强大,现在我们侥幸获胜,好不容易才使燕国虚弱,怎可放虎归山?”拓跋珪醒悟,遂把5万燕兵全部坑杀,其残忍程度山河为之颤栗。这次战役消灭了后燕的主力,是拓跋珪进据中原有决定意义的一战。

    噩耗传来,慕容垂老泪纵横。遂整军备战,决心复仇。第二年,他不顾古稀高龄,亲率大军伐魏,连克连捷。北魏举国震惊,拓跋珪意图迁都避难。幸好天不亡魏,燕军兵过参合陂,看到去年被杀的燕军,累累白骨,堆积如山,不禁悲不自胜,纵声大哭,声震山谷,不可断绝。以致伤心过度,死于军中,部众扶灵而退。但北魏君臣,因慕容垂盛名当世,纵死余威犹在,竟无人敢去追击。

    慕容垂死后,太子慕容宝即位。

    英雄谢幕,拓跋珪顾盼自雄,自此睥睨燕军,于396年正式称帝,改元皇始,建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市)。之后大张旗鼓地亲率40万大军伐燕,鼓行而进,屋宇震动,络绎2000余里。幕容宝一触即溃,惶惶如丧家之犬。天兴元年(398年),慕容宝被舅父兰汗诱杀于龙城,后燕灭亡。余部则分裂为辽东的北燕和山东的南燕两个小国,鲜卑慕容氏自此成为了历史的边缘人。

    其后数年,北魏纵横黄河南北,旌旗所向,无不献城以降,黄河以北诸州郡尽为魏所有,为结束十六国以来北方长期分裂割据局面、统一北中国奠定了最初的基础。

    拓跋珪建立北魏王朝后,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各方面都采取了一些积极措施,对北魏王朝影响深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